我國“天和一號”核心艙首次采用柔性太陽電池翼,太陽能路燈
4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和一號核心艙首次采用了“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電池翼”,雙翼展開面積 134 平方米。?柔性太陽電池翼具有體積小、展開面積大、功率重量比高等優點,柔性翼全部收攏只有一本書的厚度,體積大小僅為剛性太陽電池翼的1/15 天和一號”柔性太陽電池翼單翼展開可為空間站提供 9KW電能,完全滿足空間站生活和科研所需,雙翼展開更有可靠電力保障……太陽能路燈
太陽電池陣主要負責在光照期間發電,將接收到的太陽光轉變為電能,從而為航天器各分系統和有效載荷提供電能,并向蓄電池組提供充電服務,是航天器在軌的唯一能量來源,也是決定任務成敗和在軌工作壽命的核心單機。
29日發射的空間站核心艙上,搭載了中國電科18所研制了柔性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陣,這也是該技術在我國航天工程領域的首次應用。“柔性太陽電池陣是第三代太陽電池陣技術,歷數過往的重要發射任務,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采用的第一代剛性太陽電池陣技術,到天舟系列貨運飛船采用的第二代半剛性模塊化太陽電池陣技術,再到這次空間站任務配備的第三代柔性太陽電池陣,我國太陽電池陣技術也在不斷躍升。”據中國電科專家介紹,此次發射采用的柔性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陣技術,是在我國航天工程領域的首次應用。該型太陽電池陣具有輸出功率大、重量輕、收藏體積小、在軌壽命長、可重復展收等諸多技術特點。
據介紹,該型太陽電池陣具有三大優勢:一是輕型超薄可展收。在空間站發射階段,每塊太陽電池板宛如古代奏章,相互折疊緊貼收攏壓緊于收藏箱內。其單板厚度不足1mm,單位面積重量僅為傳統太陽電池陣的50%,相較于傳統太陽電池陣,柔性太陽電池陣的發電能力可提高1倍,而收攏體積則減少了20%,大幅擴大了空間站各艙段的有效空間,提升了安裝載荷能力,滿足空間站各項科學試驗需求;二是能量“爆表”壽命長。此次選用的太陽電池陣體積雖小,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遠高于傳統的太陽電池陣。相比之前載人航天任務最長2年的設計壽命來說,空間站的在軌運行時間需要提升至15年,這意味著柔性太陽電池陣將克服太空中的苛刻條件,讓核心艙的在軌運行壽命大大延長。三是技術指標自主可控。為滿足發射需求,中國電科突破了數十項關鍵技術,目前,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、太陽電池陣輸出功率、設計壽命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全部技術均實現自主可控。太陽能路燈